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企业“走出去”亟待强化风险防控能力

企业“走出去”亟待强化风险防控能力

2016年03月13日 07:29:30 来源: 经济参考报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建设合作的不断深化,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风险成为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
  “中国能源结构调整,不仅有利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同时也将为世界带来机遇。加强国际能源合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是重头戏。”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一方面,因为国内制造业产能过剩,竞争激烈,传统制造业赚钱很少甚至不赚钱,有的还亏损。传统制造业要么创新变革,要么大步走出去,只有这两条路。另一方面,国家在加大‘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力度,鼓励企业走出去,所以现在是传统产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走出去’的窗口期、机会期。”全国人大代表、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表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也明确提出,“我国先进的炼油化工技术与装备‘走出去’条件成熟,应向国外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力推介,将其打造成继高铁与核电之后的第三张‘国家名片’。”
  从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带动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提高我国石化产业及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等方面考虑,曹湘洪建议,应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加大炼油化工技术与装备向外的推介力度;金融等部门应加大炼油化工技术与装备“走出去”的财税政策支持力度;以项目为载体,鼓励石化企业和装备制造企业“抱团出海”;支持中国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关企业组成联合体。
  “随着合作的拓展和深入,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在带来显著效益的同时,风险和损失也伴随而来。”民进中央建议,“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要算政治账也要算经济账,更多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风险防控能力,加强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
  民进中央还建议,改革我国对外投资数据的统计方法,真实地反映我国对外投资资金的最终目的地,以准确的数据为科学决策和风险防控提供依据;构建中国对外投资国家风险评级、预警和管理体系。对大规模的对外投资项目,强制推进由第三方机构进行可行性论证;建立我国对外投资保护体系,加快“对外直接投资保险法”的立法,政府大幅提高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注册资金规模,显著强化其海外投资保险业务;完善我国对外投资策略,减少投资项目的受关注度和政治风险,在发展中国家非常需要,而又是我国企业强项的港口、铁路、公路、油气管道、电力通道、通讯等基础设施投资领域适当加大投资规模。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必将带动海外就业的巨大变革。”致公党中央建议,鉴于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和海外就业的复杂性,加快构建完善海外就业保障体系,妥善处理海外就业过程中的矛盾冲突,维护就业人员的正当权益已十分必要。这不仅关系到我国就业市场的拓展,关系到“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更关系到我国大国形象的塑造。记者 李保金 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