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新时代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和发展路径的转变

新时代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和发展路径的转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放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国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各方面建设取得的深层次、根本性变革,民营经济正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民营企业正面临新的发展形势,优秀企业的成长路径也将发生深刻变化。

新时代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只有把握住当前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才能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确立企业发展方位,明晰发展方向和路径。

一是政策环境已经基本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不断深化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党的十五大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提出“两个毫不动摇”。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清理有违公平的法律法规条款”。党的十九大把“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大政方针进一步确定下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扩充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民营企业座谈会上进一步提出“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的重要论断,这是我们党对民营经济在理论认识上的重大创新,实践上的重大突破。去年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深化改革和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等重要文件的出台,必将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和完善,激活蛰伏的发展潜能,释放巨大政策红利。当前,已经形成了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在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上已经为促进民营经济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扫除了障碍,在对待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上,没有任何可以犹豫、观望、懈怠、软弱的地方,抓住历史机遇,实现新发展,创造新辉煌,正当其时。

二是经济环境正在孕育巨大机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成就举世瞩目。增长速度长期在全球范围内名列前茅,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均国民收入从低收入国家迈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外汇储备长期稳居世界第一位;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区域结构不断优化,城镇化稳步推进,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跨越式发展;科技创新成果大量涌现,发展新动能快速崛起,研发人员总量、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对外经济发展成绩斐然,全方位开放新格局逐渐形成,货物进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一位、服务进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将实现。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正由量的积累向质的变化发展。“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在消费需求上,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在投资需求上,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在出口和国际收支上,从国际市场空间快速扩张、供不应求,到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降低;在生产供给上,从过去供给不足到今天产能过剩;在生产要素相对优势上,从过去依靠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到现在必须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在市场竞争特点上,从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在资源环境约束上,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在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上,个别企业还要继续承受“去杠杆”的阵痛。从国际环境来看,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中风险积聚,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明显抬头,给我国经济和市场预期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在微观层面也会给企业的进出口贸易、技术合作等带来不利影响。所有这一切都推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新的经济形势下,消费结构全面升级,需求结构快速调整,对供给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那些通过转型升级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企业带来巨大利好,甚至会对各个行业企业进行重新“洗牌”。

三是技术环境正在发生颠覆性变革。民营企业在过去四十多年发展过程中,通过技术上的“拿来主义”,走引进消化再吸收的路子,沿着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路径紧急追赶,通过我们的劳动力、制度、文化、资源、环境等优势,打造出了强大的竞争力,取得了今天的成绩。过去四十多年的发展,基本上是以西方发达国家推动的信息技术革命为背景,最大的特点就是前面有方向有目标有路径,只要跟着西方发达国家学,“对准一个城墙口持续冲锋”,就能取得胜利。当前很多著名的大企业都是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或移植西方商业模式取得成功的。但是时代发展到今天,这条路已经越来越走不通了。一方面,对外依赖过于严重,导致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被“卡脖子”隐患较大。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创新主要从事应用端的集成创新,许多关键核心零部件、基础原材料、底层软件依赖进口。我们的电脑清一色微软系统,手机操作系统基本被安卓和苹果垄断,数控加工中心设备控制系统被德国和日本垄断,作为工业母机的精密机床几乎是日本、德国、瑞士的天下,中国稍微有规模的工厂精密设备都是来自进口,一些与发达国家并跑的机器人、无人机等行业创新多集中在应用算法程序上,设计软件、精密伺服电机、工控系统则完全依赖进口。一旦国外对我国实现技术和产品封锁,不少行业会有“瘫痪”的风险。另一方面,今天的中国已经走到发展前沿,拿来主义的空间越来越少。虽然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在个别领域、个别企业早就存在,但今天封锁的严重程度已经有愈演愈烈之势。不仅仅是美国,日本、韩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都已经在一些关键核心部件、技术或材料上对中国禁售。现在中国需要的都是一些高精尖技术,对所有的国家来说都是“看家本领”,“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更为关键的是,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以及量子科技等蓬勃发展,将深度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对国际格局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中国第一次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能不能占领科学技术的制高点,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最终实现,我们要抓住历史机遇、努力弯道超车,实现“从大向强”的转变,加快迈入世界创新中心。

四是社会环境已经深度改观。当前民营经济已经吸纳了80%的社会就业,全社会对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已经完全接纳,社会上对民营企业的“有色眼镜”基本已经消除。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民营企业正迎来全新的营商环境。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国务院和各地政府把简政放权作为“先手棋”和“当头炮”,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强化反垄断执法,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甄别纠正了一批涉产权纠纷案件,出台《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出台《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等等。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进一步减少,行政性垄断不断打破,社会交易成本和民营企业的营商成本进一步降低,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进一步得到保护,支持企业家健康成长和专心创新创业的环境进一步形成。尽管当前仍然存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民营企业的意见吸收不够,政策落实不到“最后一公里”、政策执行“一刀切”“选择性”执法、产权保护难、应收账款清欠难、部分地方政府不讲诚信、官员不作为等现实问题,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打破,民营经济发展大环境持续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新的社会环境不欢迎民营企业家“搞关系”“走后门”“官商勾结”,而是需要民营企业家积极主动同各级党委和政府及部门多沟通多交流,讲真话,说实情,建诤言,满腔热情支持地方发展;洁身自好走正道,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打造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新时代民营企业发展路径的深刻变化“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面对发展形势、发展逻辑的深刻变革,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必须积极转变企业发展路径,以全新的状态和面貌迎接新的挑战。

一是由经营关系向打造核心竞争力转变。“关系就是生产力”曾经是很多企业家的信条和制胜法宝。甚至于有的人信权、信钱不信法,习惯找市长,不习惯找市场,把权钱交易当作实现目标的捷径。很多企业通过依附官员获得项目和生产要素,乃至市场垄断地位,谋取了大量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力推进反腐倡廉,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企业经营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已经发生深刻变革,官商勾结的土壤已经深度铲除,只有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才是新时代真正的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之道。随着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发挥,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必将越来越清晰。企业必须依靠产品和服务说话,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必须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否则将被市场无情淘汰。

二是由追赶型向引领型转变。近代以来,中国一直以追赶者的角色向世界舞台中央前进。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们在技术、产品、商业模式各方面向西方模仿、借鉴、学习。作为一个追赶者,前面一直有目标、有方向。如今,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很多方面已经与发达国家比肩,有些方面已经处于领先地位。新兴的中国企业与西方老牌企业之间的直面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企业一方面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创新舞台,另一方面对创新创造的需求也更加迫切。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企业不仅要做创新成果的接受者、使用者、转化者,还要做创新的决策者、投入者、组织者,要从追随者向引领者转变。这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将是革命性的转变,必须在“逐步攻入无人区,处在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等挑战中,闯出一条新路,进入新的发展层次和境界。

三是由创造商品向创造需求转变。回顾中国企业发展的历程,都是通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成功,基本上都是通过生产发达国家已经成型的产品、服务等来填补中国市场的需求空白,几乎很难找到源自中国的风靡国际市场的产品和服务,根本上仍处于短缺经济的范畴。为什么企业都反映过去生意好做,原因就是供给不足;为什么都埋怨现在生意不好做,主要原因就是产能已经过剩。这些年来,中国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但离伟大企业还有一定差距。优秀企业与伟大企业之间的重要区别就在于前者满足需求,后者创造需求。随着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需求的不断满足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随着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中国企业必须在创造需求、引领全球消费上取得新进展。

四是由创造物质财富向创造精神财富转变。四十多年来,尽管民营经济发展迅速,但主要的贡献仍然集中在创造物质财富上面,在精神财富的创造上存在明显短板。个别企业、个别不法商人不当经营、非法谋利、损害消费者利益及社会整体利益的情况层出不穷,甚至违背人性和道德的行为也不断发生,挑战人类的良知和底线。如1985年晋江假药事件、2008“三聚氰胺事件”、2018“疫苗事件”等。虽然我们在经营谋略方面出现了一些被社会认可和佩服的企业家,但在道德和价值选择层面仍未出现具有标杆性和引导意义的企业家,缺少像日本的松下幸之助、稻盛和夫,美国的卡内基、福特、乔布斯等对塑造社会价值观、推动社会进步作出重要贡献的伟大企业家。尽管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比逐年上升,但是除了营业收入外,其他方面并没有太多闪光点。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给予了更高的期望,人民群众对民营经济也怀着更高的期盼,企业家作为一个群体要步入历史舞台中央,必须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构建商业文化、创造精神财富方面有所突破。

五是由个人英雄式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转变。企业管理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管理被称为“第三生产力”。当前,很多民营企业在管理上普遍具有浓厚的创业企业家个人色彩和家长式管理特征。这种管理方式虽然对于企业早期发展和适应特定的经营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的成长壮大,逐渐成为企业持续发展和代际传承的重要障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练好企业内功,特别是提高经营能力、管理水平,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入新时代,民营企业要高质量发展,必须在企业管理上首先转型升级。

2020826日录自江西省总商会《江西闽商》微信公众号)